题库 题库

【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的“产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它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主要区别是什么?“产权革命”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所有制“产权”理论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是一种从人们之间的劳动贡献关系入手研究产权关系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产权是一组权利的结合体,除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或所有权之外,它还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以及不可侵犯权等一系列权利。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①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现实的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其内容由经济关系所决定。
②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财产权是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
③财产权不是单一的权利,而是一组权利,除了所有权外,还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和不可侵犯权等。
④财产权的各种权利,可以是统一的(统一于一个主体),也可以是分离的,而且分离的形式有多种。
(2)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区别
尽管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西方的产权理论都以产权和制度为研究对象, 两者的许多范畴有不少共同点。但两者又是两种不同的产权范式,在对资本主义产权研究的切入点、核心范畴,产权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上有着原则分歧。
①两者研究的切入点和核心范畴完全不同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完整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是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方法来研究产权问题的。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分析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权制度。就资本主义产权制度而言,他研究的切入点是商品,研究的核心范畴是“资本”和“剩余价值”。而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以个体主义的方法分析产权,由于肯定资本主义产权制度的合理性,因而其产权研究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的切入点是“企业”,分析的核心范畴是“交易”和“交易成本”。
②两者对产权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存在原则分歧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认为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经济关系决定法权关系,产权是一种历史权利,产权制度像任何一种制度一样,都是历史的、暂时的。产权关系是随着经济关系的变迁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的社会生产和经济运行,要求不同的产权制度与之相适应。而不同的产权制度又规定、制约、影响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生产的性质与目的以及社会经济运行的特征和效率。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却认为产权是一种自然权利,它不是在历史地形成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而是以反映人的超历史的自然本性的法律为基础的,是法律创造了产权,因而产权首先是一个法权概念,是由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立法者创造的,法权关系决定经济关系。
③两者在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的认识上存在重大分歧
由于马克思认为产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因而对不同产权制度下的生产效率作了历史的分析, 对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客观评价。而西方产权经济学对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的研究是基于肯定私有产权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充分肯定了私有产权的合理性和高效率, 否定公有产权的科学性, 与马克思的观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3)“产权革命”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①有利于解决企业财产的流动性与传统公有制企业中存量资产凝固性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产必须是可转让的,并且要在转让与流动中实现国有资产的重组和优化。然而,在传统的公有制企业中,由于国有资产所有权处于分割的局面,并且以实物资产管理为主,必然是国有资产所有权分散在各级政府和部门手中,强化部门经济,使企业的产权转让非常困难。这不仅导致了资产配置的不合理和资源利用的浪费,而且使整个社会范围内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不到改变。在国有资产呆滞状态下,国家和企业只好不断的追加新的投资,对经济结构的增量进行调整,但增量资产一旦成为存量资产又会陷入新的凝固状态。
②与利于健全产权管理体制,加快企业转亏经营机制。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随着股份制、中外合资等资产组织形式的出现,明确产权责任和改革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政府的一般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仍没有彻底分开,政府部门凭借社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职能,经常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预,如有的政府部门制定了许多要求企业对口达标、验收的标准,使企业忙于应付接待、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生产和经营,使企业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政府附属部门的地位。国企改革中两权分离的不彻底使政府部门一方面常常以所有者身份截留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企业不具有法人财产权,没有处置企业资产的权利、其经营管理权必然是不充分的。企业不是产权主体,只能负盈不负亏。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会阻碍资源的合理流动。
③有利于解决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开放式与封闭式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要求企业采取开放式的财产组织形式,以使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但是传统的财产组织形式是封闭式的,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经济联合,即使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也只是能通过缓慢的自我积累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在无需扩大生产能力时,闲置的资金或生产设备也不能投放到其他企业中去发挥作用。这种传统的流动和重组,也是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有利于解决企业产权模糊和企业兼并的矛盾。
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使企业缺少处置资产的权力,直接影响到企业兼并,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主体不到位,产权代表不明确,使企业无法决定兼并或被兼并,在具体操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有偿转让和兼并交易费用归属也很难确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跨地区、跨部门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积极性。由于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者,在企业兼并中必然进行干预,如果盲目地对企业兼并进行干预,把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硬性搭配给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会使一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出现滑坡,甚至被拖垮,不利于企业走向市场,这种人为地规定生产要素的流向,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⑤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
产权主体的社会化是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在产权主体社会化和产权清晰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产权主体的社会化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利益主体的风险与责任意识,强化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
⑥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企业与职工利益共同体的基础。
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与职工的密切结合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使广大企业职工成为企业财产的具体拥有者,是职工广泛参与企业管理、形成企业文化的制度基础。在充分承认和实现劳动者、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之间不同作用和贡献的前提下,实现职工持股并保持合理的差别性,并由此使各类人力资本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承认并确立劳动力产权的基础上,将劳动者利益与企业利益、国家利益长期地、合理地统一起来,逐步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共同体。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