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题库

【简答题】

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用及对教育的影响。

参考答案

⑴从汉代的“察举”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①汉代选官取士制度叫“察举”,是由地方官根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考察选拔,层层推荐,最后向朝廷荐举,经皇帝亲自策问,按成绩高下授以不同的官职。西汉文帝二年(前178)开察举之先声。②汉武帝时形成较完备的选官制度,迄东汉,大体未改。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动乱,“察举”推荐制度难以实行。④曹丕即帝位之后,听从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设置大小中正官,依家世和才德区分为高下九等作为任官授爵的根据,然后再按品授官,实际上承认了门阀世族集团的特权。⑤南北朝后期,依靠门资的九品中正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科举考试制度便应运而生。
⑵隋唐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生与实施:①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明确提出了十科举人的科目。②大业五年(609)又将十科减为四科,分科考试选拔士人的旨意越来越明确。③进士科以考试策问为主。一般把隋炀帝创设的进士科作为科举考试制度下产生的标志。④科举考试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科举考试取士的特点是录取标准专凭试卷,而不由地方察举。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察举和九品中正制,虽也含有考试,但是以推荐察举为主,而隋以后的科举则以考试为主。这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线。科举考试轻门第,重才学,任人唯贤,这在中国古代选士制度上确实是一次变革,是一个进步。⑤科举制度在唐代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考试制度。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有两种:“生徒”和“乡贡”。报考的步骤是:乡试、吏部复试。
⑶宋代科举制度的强化及王安石的教育改革:①宋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基本上沿用不着唐制,但有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第一,扩大了科举取士的名额。第二,提高及第者的地位和待遇。宋代科举考试制度成为三级考试制度:州试,省试,殿试。第三,严密立法,防止作弊。②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建议:第一,取士必由学校。希望学校能摆脱附庸于科举的地位,真正成为向国家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第二、科举考试专设进士一科,撤消明经等诸科,废除诗赋、帖经、墨义,改试经义、论、策。颁布《三经新义》作为经义考试的标准,其目的在于以经书施于世用。
⑷明清科举制的发展与八股取士:明清科举考试突出进士一科,考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称为“童试”,也可说是预备性考试。第二步称为“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第三步称为“会试”,是中央级的考试,由礼部主持。第四步称为“廷试”或“殿试”,会试之后(农历四月)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明清科举考试采用排偶文体,称为“八股文”。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清规戒律,有不少繁琐而苛刻的要求,不得自由发挥,形式死板,内容空洞,陈陈相因,千篇一律。
⑸历史作用:①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取士制度,的确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促进了社会的稳定。②科举制比较说明严密地开创了考试取士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多少要凭才学,与察举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它是比较公正、比较合理、比较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制度,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③由于选才与育才的标准和要求比较一致,科举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科举考什么,学校教育也跟着注重什么,这使学校教育完全屈从于科举的要求,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
⑹流弊:国家只重科举考试,忽略学校教育;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表面看来好像公平合理,实际上录取标准仍以权势门第为转移;由于科举指挥棒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⑺中国科举制对世界东西方均有一定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看出了以科举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弊病,于是在提倡开办新式学堂的同时,提出了改革科举考试内容,递减科举取士名额,废止科举考试制度的主张。清廷迫于形势,光绪三十一年(1905)决定“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考试制度实行了1300余年,至此完全停止。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以下哪个是邓克尔提出的(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卢梭划分的四个学龄阶段中,(    )的重点在于智育和劳动教育。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中,认为教育并不能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个筛子,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的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忏悔录》是(    )的著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提出"教育独立论"的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英国《1944年教育法》也称为(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要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的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千字文》的作者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鸿都门学创办于(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荀子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不能仅传授他们固定的价值观点,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俗语和"孟母三迁"的故事反应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被教育史家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的是(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相对功利阶段属于(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查看答案